一.物流互联网是什么?
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物流互联网,以为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。其实英文的原意是物理互联网(physical Internet),但是更容易引起误解,所以我把它翻译为物流互联网,就是借鉴数字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模式,来管理物理世界中的物流网络。
在互联网世界中,如果你有一张1MB的照片要发送给朋友。互联网不能直接把整张照片发送过去,而是将照片分解成小块,就是“数据包”,分别发送出去。这些数据包根据网络的拥堵情况,经过多个路由器,从不同的路线奔向目的地。当所有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设备时,就重新被转换成图片,所以朋友看到的就是一张清晰的照片。你也可以理解成寄一幅拼图到国外,把拼图拆成小块,装进很多信封,交给邮局。这些拼图通过不同国家的邮递系统走不同路线送达,朋友收到后按编号拼回原样。互联网传送图片的方法基本相同,只不过速度快到几秒钟完成!
回到物流互联网,它是如何工作呢?假如你想把一批货物从上海运送到伦敦。这批货物被分别装进20个大小统一的标准容器,贴上智能标签,通过超级聪明的物流互联网运送。传统的物流模式一般是委托一家物流公司负责这批货物,但在物流互联网中,这些标准容器可能使用不同的路线,由不同的物流公司负责,比如委托法航15个容器,剩下的5个委托东航,为什么委托不同的公司?因为一批货物由一家公司负责可能需要等航班,等足够仓位,而走不同路线就能使标准容器像水流一样,分别在网络中找到最快、最省、最稳的路径,尽快到达目的地。标准容器陆续到达伦敦后再集中起来,送到收货人手中。
比较一下信息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,核心关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图片=货物:货物可拆分也可重组。
数据包=标准容器:确保货物能在不同网络间无缝切换。
动态路由=路径优化:每个标准容器走最优路线,不必绑在一起。
共享信息网络=共享物流网络:共享的物流节点和运输工具使货物分散又高效流动。
图片重组=目的地整合:货物在终点恢复完整,交付货主。
二.物流互联网有什么好处?
物流互联网是旨在革新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概念,通过标准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的方式优化物流网络,将带来一场全球性的物流革命。在全球物流体系中,目前物流空载率高达30%,每年浪费数千亿美元,物流互联网能改变这一切吗?回答是肯定的,因为物流联网的终极目标正是降低物流成本,使卡车不再空跑,而货物却比以往更快的送达到目的地,其运作理念将深刻改变物流业的发展,并带来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促进自动化、无人驾驶、无人机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货主直接委托物流互联网而不是物流公司,可最优使用共享网络。
可重复使用的标准包装促进物流体系一体化,并减少浪费。
中小企业无需自建物流体系即可进入全球市场,增强竞争力。
货主可按需购买运输和仓储能力,避免运力和仓储空间的浪费。
长途运输被分解为短途环节,司机无需全程驾驶,提高运输效率。
集中式大仓库转向分布式微型仓储,支持短途接力和最后一公里。
三.物流互联网真的能够实现吗?
物流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蓝图,致力于将物流行业从当前的分散、低效状态转变为高度互联、智能的生态系统。就像上世纪 60 年代引入标准化海运集装箱一样,物流互联网也将是物流世界的一场真正革命。尽管目前仍面临技术和制度上的挑战,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以及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推动,其逐步落地只是时间问题,有望在未来10-20年内成为全球物流行业的主流模式,从而重塑全球经济的运行方式。
四.抓住物流互联网的发展机遇
目前,物流互联网仍处于理论研究与初步实践的阶段,但其发展势头正在加速。特别是欧盟资助了多个物流互联网项目。一些物流巨头(如DHL、UPS)已在部分业务中引入了物流互联网的核心理念,比如模块化包装、共享运输网络和实时数据交换。
但总的来说,物流业对物流互联网的认知仍处于“知之甚少、行之更少”的阶段,行业整体并未给予足够重视,由于概念的复杂性以及短期的利益导向,这种状况也在情理之中。其实20世纪70年代提出数字互联网时也未被广泛接受,直到90年代才爆发。
物流互联网目前仍处于“潜力巨大但未被充分挖掘”的阶段,要真正“引爆”物流行业,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和观念转变。对于我国政府,企业和投资者而言,借助“新基建”的政策优势,通过加强认知、制定标准、实践探索和政策支持,拥抱这一变革并克服障碍,可能是超越世界物流业,建设我国“数字高速公路”,抢占未来物流制高点的重大机遇。